德國之聲專訪:來台德國學生增加 最擔心的並非兩岸衝突
(德國之聲中文網 2025年1月10日報導)
德國在台生數量快速增加
DAAD台北辦公室的主任董佩蘭介紹說,去年台灣國際學生的年增率約為9.4%,而德國學生的增幅則有12.2%,大大高於平均。她認為德國學生喜歡台灣有很多的理由:「例如說這邊的社會是比較開放的,學術是自由的。相對而言,這邊的生活品質也是挺高的,跟德國相較,台灣的生活費用是比較低的,生活便利性等方面也是他們所喜歡的。」
另一個變化是,來台灣的德國學生以往念漢學和工商管理的佔多數,但近來尤其在交換學生中,有理工科背景的越來越多了。董佩蘭分析,這與台灣半導體行業在國際的曝光度提高有關。「台積電在德國設廠,台灣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理工科方面的學生,願意來台灣做交換或實習的比例就增加了。」
即將開始在台大轉攻政治學碩士的娜婷告訴德國之聲,這裡的德國學生讀學位的不多,但交換生很多。她注意到很多交換生讀的是國際關係,「我想中國和台灣之間的緊張關係現在是一個關注的焦點,另外一些人就是想來亞洲做交換,而台灣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性價比高的生活品質
娜婷這樣解釋台灣對很多德國人有吸引力的地方:「因為這裡氣候溫暖,而且在島上可以做很多事情,戶外運動比如徒步旅行、沖浪,潛水,很多學生會喜歡。而且很多台灣人講英語,不會有太大的語言障礙。」
和大部分國際學生一樣,娜婷十分享受台灣的舒適度。「在這裡你完全不需要自己煮飯」,街頭美食的價廉物美和隨時可得,是很多德國人無法想像的。豐富的文化和社團活動,也讓外國學生有認識當地社會、結交朋友的機會。
談到來台之前的考慮和擔心,娜婷說:「我之前有點擔心,這裡學習會不會很難,因為聽說在亞洲文化中,你必須非常刻苦。但開始之後發現並不是那麼難,甚至比在德國要容易。一般來說在台灣進大學比較難,不過上課不會很難,在德國是反過來。」
而地緣政治的緊張和台海安全形勢,並沒有影響這位德國女生的選擇。「我的朋友大多更擔心遇到地震,而不是跟中國有關的政治安全形勢變化。」
多元文化的魅力
董佩蘭認為,台灣另一個比較特殊的地方,就是它的文化多元性,「因為它也融合了中國的、日本的 、當地的,所以對那些對這種多元文化有興趣的德國學生來講,也相當有吸引力。」
娜婷個人覺得,「台灣人非常友善,非常熱心,樂於幫助人。在這裡我也感覺很安全。我的台灣同學比較害羞,但通常如果你先跟他們交談,他們也很喜歡跟你講話,他們也很有興趣認識外國人。我覺得,作為一個初來乍到的國際學生,在這裡結識新朋友比在德國要容易。」
她的印象是,台灣希望吸引更多的國際學生。「或許也是因為他們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管道,所以想通過國際學生擴大交往。台灣為國際學生提供很多獎學金,比如學習一年華語的獎學金,包括了基本的生活費,是很不錯的。」
讀書、工作?
據董佩蘭介紹,台灣的教育部、國科委等政府部門,還有DAAD這樣的機構「都有一些合作計劃、提供一些獎學金,吸引他們過來」。另外,德國跟台灣大學之間的交換和合作也很密切,而且這種交流「增加非常快」。
德國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每年組織在台灣的獎學金生交流聚會,聽取他們的感受和經驗。董佩蘭表示,絕大多數學生的反饋都比較積極和滿意。也有一些因此計劃讀完課程後在台灣找工作。
娜婷也有這樣的打算,她希望在讀完碩士後能留在台灣工作一段時間,但是鑑於台灣就業市場的情況並不樂觀,有些擔心工作機會不容易找到。而台灣的學業是否對今後的職業前途大有裨益,她也有些許存疑:「台灣的大學,即便是台大,在國際上畢竟不如北大清華那樣有名。」
德國在台學生雖然增長很快,但在數量上排不上前列。目前數量最多的國際學生都來自東南亞,去年第一位是越南,有超過2.75萬人,是其次印尼和馬來西亞,均已過萬。美國排在第十位,德國第13位。
(以上內容轉載 德國之聲 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