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全球第二大國際科學研究人員聚集的國家
DAAD主席Prof. Dr. Joybrato Mukherjee表示:「最新的數據顯示,德國是歐洲最重要的國際科學研究人員與學者的目的地,甚至超過了英國。對於急需更多專業人才的我國而言,國際學生人數的增加也是極為正面的發展。這些趨勢突顯了德國作為科學和學術研究基地的吸引力,這主要依賴於德國大學和研究機構的高品質以及其國際化的網絡。」
德國的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擁有超過75,000名來自國外的研究人員,並在2021年超越了英國,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具吸引力科學研究地點的地位。僅有美國的排名位於德國之前,其擁有約86,000名國際研究人員。接近80%的國際科學研究人員在德國的大學工作——其中包括大約4,000名教授,約20%則在校外的研究機構工作。大部分國際研究人員來自印度 (6,700)、中國 (5,900) 和義大利 (5,800)。
國際學生在德國
國際學生在德國的數量持續增長:在2023/24冬季學期,德國大學的國際學生人數達到379,900人,比前一年增長了3%。國際學生佔所有學生的比例接近13%。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來自國外的大學新生人數增長:在2022學年,將近114,700名學生開始在德國學習,創下新紀錄。
國際學生的主要來源國是印度和中國,分別擁有約49,000名和約38,700名學生。土耳其作為來源國的重要性也不斷增加,現在首次以約18,100名學生位居第三位,緊隨其後的是奧地利(15,400名)和伊朗(15,200名)。敘利亞自2019年以來,一直是五大來源國之一,目前排名第六(13,400名)。 大多數國際學生註冊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大學,共有78,500名學生,其次是巴伐利亞州(61,400名)和柏林(40,800名)。
「德國大學的國際學生數量已連續十五年增長,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間也沒有停歇。」德國學術研究中心(DZHW)科學研究事務主任Prof. Dr. Monika Jungbauer-Gans表示。「這清楚地顯示出德國大學及其課程的吸引力,特別是英語授課的碩士課程。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數量,關鍵在於不放鬆努力,提升學生在學士和碩士學位課程中的學業成就。
德國學生在國外的情況
2021年德國學生在國外學習的學生數量仍接近138,000人。在過去五年中,這一數字略微下降了2%。然而,自1991年以來,這一數字已增長了四倍,自2000年以來更是翻了一番。德國學生最受歡迎的留學目的地依然是奧地利(36,100人)、荷蘭(24,400人)和瑞士(12,400人)。儘管這些國家的人數有所增加,但隨著英國脫歐政策的實施及其對國際學生收取高額學費,德國學生在英國留學的數量有所下降——從2018年的約15,300人減少到2021年的11,100人。
全球學生流動性增長了60%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數據,2021年全球有約640萬名學生在其本國以外的大學註冊。自2011年以來,國際流動學生數量增加了約240萬人,增幅接近60%。美國是國際學生的首選目的地,最近共有約833.000名國際學生在美國學習。中國則是最重要的學生來源國,2021年全球共有約996.000萬名中國學生在世界各地的大學學習。受疫情影響,兩國的國際學生數量均有所減少:2019年,美國有96萬名國際學生註冊,而同年有110萬中國學生在海外留學。
科研流動性數據一覽
最新一期的《Wissenschaft weltoffen》再次提供了有關學生和科學研究人員國際流動性的詳細時間序列數據。《Wissenschaft weltoffen》首次增加了一個章節,專門討論德國大學在研究與教學國際化方面的結構特徵(第118頁)。除六個常規章節外,還包含六個簡短的聚焦章節,其中涵蓋說明了如德國與美國之間的學術交流(第22頁)、選擇在德國學習的原因(第52頁),以及英語授課課程在德國及全球的發展(第126頁)等主題。